2022年8月2日 星期二

我想回家

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是家老醫院,很多「老」病人,不僅長時間常來就診,年紀也較長。十多年前曾有統計,臺北榮總總院住院病人平均年齡比臺大醫院大十歲,後者又再比長庚醫院大上五至十歲。屬性緣故,榮總分院有慢性與長照安養病床,病人普遍年齡當然比總院還要大。特別是當年渡海來臺的單身榮民,雖然日漸凋零,政府並未遺忘他們,高齡照護始終是榮總分院業務重點。老榮民不僅病況多,說話南腔北調,年輕的醫護人員往往需要時間適應、推敲、學習。

九十多歲的陳伯伯,多重慢性疾病,多次進出病房,一次比一次虛弱,每次住院都怕撐不過去。對於末期病人,護理師總會試探心願,大家儘量幫忙完成。「我想回家」,微弱聲音從陳伯伯口中而出。這可難辦,故鄉在安徽省鄉下,這個年齡那個時代,很多人是志願或被動從軍,跟著軍隊,一路來到臺灣。1987年底,開放兩岸探親,往後也允許榮民定居對岸,多數單身榮民還是選擇繼續留在臺灣。進一步細問,原來陳伯伯魂牽夢縈的家是新竹榮家。

新竹榮譽國民之家1953年成立於新竹市郊區客雅山麓,是臺灣最早設置四個榮家之一。佔地三公頃多,高處視野寬闊,眺望台灣海峽與新竹平原。新竹榮家有三棟大樓(嵩德、嵩瑞、嵩陽),設施新穎,空間寬敞,採光通風良好,內部與週邊生活機能俱佳。新竹榮家共有574張床位,含一般安養374床、失能養護200床。一般安養係服務身心狀況正常、能自行料理生活起居、不需他人照顧者,失能養護床則服務生活需他人照顧、但無住院醫療需要者。榮家原先只安置大陸來臺老弱傷殘退除役官兵,後來擴大範圍,凡年滿61歲無謀生能力或義務役傷殘者,均在收容之列。2017年起,配合政府資源共享政策,也開放部分床位給65歲以上一般民眾。目前新竹榮家住民裡,有9位百歲人瑞,也有24對夫妻檔。

新竹榮家與北榮新竹分院,相距23公里,關係密切,兩個機構例行每季舉行業務聯繫會報。每週二、五上午,新竹分院會派大客車至榮家,接送住民來醫院看診。榮家也有保健組,聘任的羅偉誠醫師,即是由新竹分院內科部新陳代謝科轉任。每週二、三上午,新竹分院精神科李征與黃式州醫師駐診榮家醫務室。榮家住民有住院需要時,急症會就近送至新竹市內醫院,否則當然優先選擇新竹縣竹東鎮上的新竹分院。這兩年多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新竹分院亦協助榮家規劃防疫事宜與支援防疫物資。今年社區感染嚴重,新竹榮家採分棟分層嚴格隔離感控,化險為夷。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有五大工作項目(就業、就學、就醫、就養、一般服務),隨著時代變遷,就養重要性增加,負責主管都是一時之選。以新竹榮家為例,副主任劉慶元博士,即是去(2021)年由國防部整合評估司少將處長轉任。陳桂美主任是新竹榮家第29任主任,不但是榮家首位女性首長,也非軍職體系出身。陳主任畢業於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系與醫務管理研究所,先在北榮總院擔任護理師,轉任行政工作後,歷任退輔會就醫保健處技正、科長、專門委員與苗栗縣榮民服務處處長,學經歷完整。陳主任蕙質蘭心,率領團隊,致力營造溫馨環境,新竹榮家接連兩年先後獲得政府服務獎與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的榮耀,堪稱全國高齡照顧典範機構。

近幾十年,世界先進國家的老人照護政策大多強調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利用在地的資源提供服務,讓長者在原有生活環境中自然老化,維持獨立尊嚴,以避免機構式照護(去機構化 deinstitutionalization)。政策立意良善,面對各種現實情況,難免略顯陳義過高。新竹榮家努力成為住民心的歸屬,讓機構變成家,難能可貴。陳伯伯最後出院,選擇在新竹榮家接受居家安寧服務,新竹榮家還布置場地,為陳伯伯辦理生前告別會,與親友、工作人員道別,讓生命圓滿,不留遺憾,榮歸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