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1日 星期二

撐起何止半邊天

疫情緣故,今(2022)年4月初接到派令後,隔了兩個工作天,便至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赴任。首日,人事室陳發順主任即來簡報人員編制,也提到有兩位一級主管即將退休。一位是陳主任自己,還有一週。公務人員屆齡退休日期,都統一在每年一月十六日與七月十六日。陳主任原本申請提早半年退休,也是疫情緣故,順延三個月。另一位更奇怪,護理部張文麗主任屆齡退休,日期是在六月十九日,說來則話長。

依據「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公務人員年滿六十五歲,應辦理退休,擔任危險勞力職務者,酌減退休年齡。護理師屬於危勞職務,屆齡退休年齡為六十歲,行政主管則不適用,維持六十五歲。另外,根據2000年施行的「醫事人員人事條例」與各部會制定的遴用及任期辦法,公家機構的醫事單位,主管任期以三年為一任,期滿得連任一次,基於業務特殊需要,得於連任期限屆滿後,特准延長一年。張文麗主任即將任滿七年,不能再延任,雖然年齡才過六十歲、身上未見歲月痕跡,一旦卸下主管職,回任護理師,立即面臨屆齡退休。

任職第一天上午就與張主任出任務,後來方知,篩檢團隊原訂八點發車,為了院長布達典禮,耽擱兩個小時。之後兩個多月裡,一波又一波協助新竹縣衛生局,各地鄉鎮社區與校園採檢,接著在院內設置社區篩檢站,一週七天無休,都是由張主任統籌調度人力與張羅協調。LINE群組從早到晚響個不停,特別是午夜前後,因為任務常是前一天晚上才交辦,隔天早上的突發勤務,只能求助於小夜班與大夜班的護理師。隨著疫情擴大,住院專責病床愈開愈多,護理師與照顧服務員人力更是吃緊,加上社區傳染增加,有些同仁由家人感染,無法上班,情況雪上加霜。多虧張主任領導全體護理團隊,咬緊牙關,熬了過來。屆退人員通常最後一兩個月都在休假,以便將積假用完。責任在身,張主任幾乎沒有請假,有的話,也往往在營休假。

與北榮總院不同,近兩年半的新冠病毒疫情,無論是疫苗注射或篩檢工作,新竹分院都由護理部主責,一則是護理師人數佔了醫院員工總數的一半,再則是張主任能者多勞,最重要的是張主任畢業於國防醫學院,具備軍人特質,責任當前,毫不推諉,使命必達。早在前年二月,張主任便協助建置一家位在軍營內的大型集中檢疫所,成功運作至今,其間辛苦,外人難知。

張主任一輩子奉獻護理。年輕時,同是軍職的先生出國攻讀學位,當年規定,配偶必須留在臺灣,不能陪同。六年軍醫院服役期滿,先回到臺南娘家,在逢甲醫院(現在的奇美醫院)工作,後來到新北市亞東紀念醫院擔任護理長七年。1998年初轉到北榮新竹分院,直至退休,先後擔任手術室護理長、督導、副主任、主任。在院外,張主任還榮任新竹縣護理師護士公會理事長,多達四屆,服務三千名護理大軍。

在北榮總院,醫護比(醫師人數與護理師人數)為一比三,在新竹分院,比例則為一比六,看似醫師較難招募,實則護理師流動性較高,徵才、培訓、留才,困難重重,傷透腦筋。新竹分院雖地處偏鄉,護理作業早就電子化,與都會醫院無異,加上病房多是多科綜合病房,工作並不輕鬆,不少人來了幾天便遞辭呈。此外,現在病房分工細,醫院大幅仰賴專科護理師(護理師經完成專科護理師訓練並經中央主管機關甄審合格者),醫學中心亦不例外,中小醫院更是普遍如此。新竹分院過去都是派人到外院受訓,人才市場搶手,往往楚材晉用,護理部只好這幾年開始自己開班培訓。專科護理師甄審通過率,一般只有五成,新竹分院通過率百分之百,難能可貴。

配合先前游漢欽與彭家勛院長的大幅擴張政策,張主任領導護理部持續增聘與訓練人力,還主導門診與病房改建,一個接一個,煥然一新。為了設立尊榮(VIP)智慧病房,張主任還帶領團隊參訪臺中榮總等醫院,今年初開幕後,訪客莫不嘖嘖稱奇,偏鄉醫院竟能有間處處巧思的豪華病房。兩年前,國立清華大學附設診所委託北榮新竹分院經營,護理部也協助在校園裡建構寬敞明亮的就醫環境。前幾年,輔導會配合國家政策,補助榮民醫院整建護理之家,以符合現在法規要求,同時開放床位給一般民眾。張主任不僅領導同仁建構超標準的護理之家,今年起更負責招募訓練照服員,不再借助委外人力,疫情期間執行此項任務,何止蠟燭兩頭燒。

張主任剛來北榮新竹分院,便在職進修,取得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學位,其後日子裡,也真的學以致用。推己及人,七年任上,先是與多家大學合作,辦理學分班,鼓勵同仁進修,進而促成二十多人取得學位,連帶地各種學術發表不斷。形成向上風氣,儲備充足實力,各項榮耀隨之而來。前年,醫策會(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舉辦的國家醫療品質獎競賽,北榮新竹分院護理之家榮獲社區醫療照護組銀獎。去年,北榮新竹分院護理之家、腎臟病照護中心與安寧病房,更在張主任領導下,分別取得生策會(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審核通過的SNQ國家品質標章。

張主任常以現代護理創始者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的名言鼓勵同仁:「護理師必須要有同情心和一雙願意工作的手」。張主任與南丁格爾何其相似。南丁格爾成名於克里米亞戰爭(現在的克里米亞在2014年從烏克蘭獨立並加入俄羅斯),也可算是退除役官兵,不僅獻身護理與投入教育,還鼓吹建立現代醫院與推廣醫院管理觀念。有幸能與張文麗主任相識於偏鄉,共事僅有十週,甚是可惜,希望不會相忘於江湖。

後記:
在6月16日護理部舉辦的「文風二五,麗艷群雄」榮退歡送茶會裡,眾人預言,以張主任的個性與體力,應不會賦閒在家,張主任笑答,請大家幫忙找工作。這篇文章就權充推薦函吧。

2022年6月20日 星期一

偏鄉醫療 不只缺醫師

國內今(2022)年新增三家學士後醫學系,共招收六十九名公費生,醫學生總額尚未大幅鬆綁。日前聯合報刊登施振榮先生諍言(6月15日)與楊仁宏教授宏論(6月16日),一方著眼超前部署未來市場需要的醫師,一方嘗試釐清醫療產業化的真諦,雙方提到的醫師人力「不患寡而患不均」問題,倒是值得額外討論。

四十年前,宏碁電腦公司在新竹科學園區設立工廠,與眾多廠商胼手胝足,打造出全世界高科技重鎮、臺灣的護國神山。然而,大新竹地區(新竹市與新竹縣)至今尚無醫學中心。最新的統計,2020年全臺醫病比(每萬人口醫師數)最低的十個鄉鎮市區,兩個在金門,八個在本島,新竹縣就佔了三個(橫山鄉、芎林鄉、寶山鄉)。很難想像,寶山鄉北側即是竹科園區所在。此外,峨眉鄉僅有一名醫師,北埔鄉兩名,還少於山地的五峰鄉與尖石鄉。

新竹縣政府真的很用心,醫師不來,便不計成本,提供醫療公車,服務無自家交通工具的居民就醫。幅員廣大,所費不貲,應是地方政府無法承受之重,是以有些路線僅週一至週五每日上午各一班車往返。即使較熱門的快捷公車八號支線,從竹北火車站往返竹東鎮的榮總新竹分院與臺大竹東分院,每日也不過九班車次。車型分兩種:二十一人座中型巴士,車齡老,避震差;由週末觀光移用的大型遊覽車,車身高,高齡孱弱者難以上下。公家經費有限,難為無米之炊。

醫療作業以醫師馬首是瞻,是以數十年來大眾皆聚焦於偏鄉醫師人力缺乏。政府前些年發現護理人力也缺,2015年推出「偏鄉護理菁英計畫」,2020年方有首屆三十名畢業生,預計增額至每年六十名。杯水車薪,長期成效如何,有待觀察。

事實上,現代醫療已高度分工化與專業化,醫療院所裡,除了醫護,還有其他需要國家證照的醫事人員,例如:藥師、醫事檢驗師、醫事放射師、營養師、心理師、助產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呼吸治療師、聽力師、牙體技術師、驗光師等,還加上社會工作師、專科護理師(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麻醉科、精神科)。偏鄉醫院,樣樣都缺。

更有甚者,全民健保是醫療院所的財源支柱,在其推波助瀾的要求下,臺灣醫療作業早已高度數位化,也相對地拉高非醫事人員的就業門檻,人力來源益形捉襟見肘。以第一線櫃臺掛號計價人員為例,每日盯著電腦螢幕,還需熟知各類保險對象適用規定,連都會的醫學中心都有徵才留才的苦惱,遑論偏鄉。即使業務外包,依然常常面臨流標、良莠不齊等情事。

人口集中於城市,生活品質難提升,區域均衡是國家政策的高層次問題。對於偏鄉,臺灣早已建構道路、電網、網路、供水、教育、警政消防、社會福利、公共衛生等基礎建設,醫療服務應是最後一塊拼圖。目前健保支付制度論量計酬,對於偏鄉醫院並無足夠的特殊獎勵優惠,是以偏鄉醫院多為公立,仍仰賴政府部會預算挹注。各項工作,都需人才,期望大家超前部署未來人才時,能更宏觀。

參閱:
2022-06-20 聯合報
偏鄉醫療 不只缺醫師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6400479)
(Accessed on 20 Jun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