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4日 星期二

新竹的魅力

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位處偏鄉,醫院僅有四十多名醫師,雖是綜合醫院,主力還是內外部科,而婦產科、小兒科、復健科、中醫科、病理科、耳鼻喉科、眼科都各只有一名專任醫師,皮膚科則是沒有專任醫師。醫學專業分科很細,彼此合作,每個科別不可或缺。有些科別,病人就醫需求也不低,只是醫師太搶手。醫學系畢業生選科時,有個順口溜,一皮二眼三耳鼻,正是指稱熱門度。醫院醫師除了門診看診,還有住院照護與檢查業務,不可能每天都待在門診,況且還有休假與請假情事,醫院要維持服務品質,不得不靠外來支援。

偏鄉沒有大型醫院,若有中型醫院,多為公家醫院,醫師來源以公費醫師為主,非專職的支援醫師則來源多方:一、院長情商老同事友情協助,每週支援半天或一天,甚至有遠從嘉義縣大林鎮慈濟醫院來到新竹縣竹東鎮;二、合作的社區醫療群醫師,來醫院開立共同照護門診;三、合作醫院的醫師:今(2022)年38日,新竹國泰綜合醫院與北榮新竹分院簽約策略聯盟,延續以往良好合作基礎,薦派四位婦產科主治醫師(含兩名女醫師),至北榮新竹分院開設門診,並成立婦產科急診醫療待命小組;四、最多者還是北榮總院各部科幫忙,派來主治醫師或已具專科醫師資格的資深住院醫師。

上週五(520日)下午,劉素惠秘書陪同,帶著端午應景食品至門診,致贈支援醫師。這是醫院的傳統,禮輕情意重,感謝醫師支援,不僅幫助醫院營運,更是造福偏鄉民眾。這個月眼科支援醫師是張家睿醫師,高瘦斯文。前院長彭家勛教授,調回北榮總院擔任醫務企管部主任後,特地情商眼科部主任陳世真教授,指派高徒前來支援,也希望能接替剛離職的劉音慈醫師。見面時,張醫師直說抱歉,當天是最後一次來新竹分院支援,下個月起,將轉往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在新竹縣竹北市)服務。張醫師繼續解釋,次專科為視網膜,中醫大新竹醫院規模較大,應有較多病人,利於短期內繼續熟練與增進視網膜專業技術。

臺北榮總眼科部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引進國內第一台氬氣雷射,完成臺灣第一例人工水晶體植入術。部門分科很細,除了一般眼科,還有青光眼科、眼神經科、眼矯形科和視網膜科。好處是醫師專精特定疾病,易成專家。相對地,訓練出來的醫師偏向留在大型醫院,相關疾病的病人較多,較能發揮所長。北榮剛完訓的醫師被其他醫院禮聘,師長自是與有榮焉,只是苦了分院,需再求才。

詢問張家睿醫師家在何處?張醫師是臺北市人,以前也少來新竹,甚是陌生。為了這次支援,做足了功課,發現竹東鎮其實不遠,高速公路一小時可達,若不想開車,高鐵也很便利。親身體驗,新竹環境不錯,醫病關係良好。本已打算先在北榮新竹分院就職,沒想到中醫大這麼快也來提供機會。高鐵新竹站,就在竹北市,離中醫大新竹醫院不遠,交通更方便。

新竹地區(新竹市與新竹縣)開發甚早,三百年前(雍正元年,1723年),清廷在大甲溪以北設置淡水廳,廳治即在竹塹(新竹市),是北臺灣第一個城市。歷史長河中,落後於臺北市與臺中市。風水輪流轉,近幾十年,拜新竹科學園區之賜,新竹欣欣向榮。去年7月,財政部公布2019年綜合所得稅統計,納稅單位的所得總額平均數縣市排行榜,新竹市、台北市與新竹縣分居前三名,368個鄉鎮市區裡,竹北市排名第一,在全國7760個村里中,前20名有一半由竹北市包辦。是以新竹四處高樓大廈、購物中心、影城商圈,生活機能良好。新竹也保留很多舊景觀,新竹市靠海,有南寮漁港、香山濕地,快速道路二十分鐘可達新竹縣山地(尖石鄉、五峰鄉)。

新竹市早年只有省立新竹醫院與新竹空軍醫院兩家中型醫院,二十年前,馬偕紀念醫院與國泰綜合醫院同時在新竹市成立分院,都僅是區域或地區醫院等級。最近三年,中國醫藥大學與臺灣大學前後重兵壓境,進駐竹北市,大幅擴張,磁吸醫護技術人員,目標成立醫學中心,新竹頓時成了一級醫療戰區,在地民眾有福了,社區型醫院可是壓力倍增。

醫師執業有地緣性,與故鄉、就讀的醫學院、受訓的醫院相關連。新竹今年方有國立清華大學學士後醫學系開始招生,緩不濟急。過去一個月裡,拜訪了鎮上三家診所,負責醫師皆曾服務過北榮新竹分院,並非在地人,發現竹東好山好水,就待了下來,一晃二三十年。新興成長地區,歡迎年輕醫師多來支援,多方比較,眼見為憑,就會發現新竹的魅力。

後記:

北榮新竹分院眼科支援問題,謝謝總院眼科部陳世真主任,一則LINE,立即爽快答應儘速解決。

2022年5月21日 星期六

很潮的老校長

今(2022)年4月8日,第一天任職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下午時,秘書轉接一通電話,韓韶華校長來電。電話另一頭,鄉音未改,跟四十年前國立陽明醫學院上課時一樣,辨識度相當高。韓校長是國立陽明醫學院第三任院長,在其任上,擴展規模,完成任務,1994年將學校改制為國立陽明大學,並擔任首任校長。

電話裡,閒話家常,韓校長對學生初任新職,勗勉有加。通話結束前,當校長問到可否加LINE方便聯繫,一時語塞。手指粗又不靈光,散光加老花,難以習慣操作手機小螢幕,直至前年參與防疫業務,指示回應,分秒必爭,不得已才開始使用LINE社群通訊軟體。平常僅是收發訊息,若需其他功能,率皆委請他人代勞。設想校長也有此困擾,只好推說,等見面時,再請校長的媳婦或女兒協助處理。

陽明醫學院與臺北榮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五十多年前,臺北榮總即規劃在院區內創辦醫學院。礙於法規,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或醫院無法辦理醫學院,只好將臺北榮總院區一大片土地,無償撥用給教育部,1975年正式成立國立陽明醫學院,招收公費醫學系學生,畢業後至偏遠或醫療資源缺乏地區,服務二至四年。行政上,陽明醫學院與臺北榮總各自獨立,分屬不同主管部會,實務上,陽明醫學院以榮總為主要教學醫院,醫學系臨床學科教師多由榮總醫師擔任,彼此關係密不可分。

位在新竹縣竹東鎮的竹東榮民醫院,1957年設立,比臺北榮總還大一歲,在政府行政機關層級上,原本與臺北榮總並列,2013年改隸,變成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後,自然而然,也成了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只不過地處偏遠,醫院也無學生宿舍,平時並無陽明大學醫學生前來見習或實習。

韓校長出生於江蘇省金檀縣,屬於古時的鎮江府、現在的常州市。小學與初中皆在戰火中渡過,抗日戰爭勝利後,因新四軍攻佔縣城,轉至南京市就讀高中,榮獲南京市高中會考(相當於臺灣的學測)第一名。欲學醫,不想增加家裡負擔,選擇就讀國防醫學院。半年後,跟著學校,從上海市江灣區播遷至臺灣,「安達輪」1949年3月安全抵達基隆港。國防醫學院渡海來臺的學生,稱為「海家班」。

韓校長醫學院畢業時,本想成為全科的家庭醫師。軍職在身,身不由己,當了三年外科醫師後,改走基礎醫學。四年細菌學助教與講師後,考取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科技部前身)獎學金,赴美進修,專攻免疫學,兩年九個月取得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1966年返國,除在國防醫學院任教外,還在臺大醫學院與多家私立醫學院授課,桃李滿天下。1974年成立臺灣過敏病中心,擔任主任,1978年創立中華民國免疫學會,膺選首屆理事長。大家尊稱韓校長為「臺灣免疫學之父」。

韓校長與臺北榮總的淵源頗深,自美國返國後,便在臺北榮總兼任醫學研究部研究員,1979年升任醫學研究部主任,直到1990年調職至國立陽明醫學院,二十四年裡,大部分的研究工作都在臺北榮總進行。校長更於1976年在臺北榮總創設臺灣第一個免疫病科,配置病房,專收疑難雜症。校長多才多藝,教學方面,曾獲教育部傑出教授獎,研究方面,曾獲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技部前身)傑出研究獎,教育行政方面,掌舵學校六年,醫院管理方面,公職退休後,臨危受命,擔任振興醫院院長兩年多,讓醫院轉虧為盈。

4月下旬,在北榮新竹分院首次面對面見到韓校長,女兒韓若怡教授(甫從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退休)陪同前來。歲月不饒人,難免有微恙,校長過去多在臺北榮總總院與振興醫院就診,從新北市新店區燕子湖畔搬至新竹市後,也常到北榮新竹分院就診。當天上午原在振興醫院門診,主治醫師發現有感染復發,建議住院治療。校長畢竟也是醫師,自行判斷病情並不嚴重,寧將重症醫院病床讓給其他病人,自己改至北榮新竹分院處置。醫院雖不在新竹市,離家不算太遠,子女前來照顧方便。

急診室裡,韓校長坐在輪椅上,接受李國瑋主任(臺大畢業、北榮訓練)問診。只見校長滔滔不絕,有條不紊,詳述病情,場景彷彿醫院每日病房查房,實習醫學生或住院醫師,向主治醫師報告病人病情,只不過此時此刻,報告者為九十二歲長者,報告自己病情。校長還一項一項報告檢驗數據,手上並無小抄,令人訝異。詢問何以得知數據,校長說是從手機,中央健康保險署的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裡,健康存摺項目下,就可查詢醫療院所執行的檢驗結果資料。

稍後,感染科曾菁煜主任(陽明校友、中榮訓練)也來探訪。韓校長先前曾接受曾主任診治,自是相識。時近下班,曾主任與當日病房值班的心臟科洪振瀛主任(陽明校友、中榮訓練)交班。校長看到洪主任胸前的員工識別證,立刻說出洪主任以前有某篇著作,獲得臺中榮總優質研究論文獎。洪主任與旁邊的人都嚇了一跳。這個訊息並未列在北榮新竹分院官方網站,校長應不至於曾擔任評審且還記得內容,較有可能的是,事先做了功課,網路搜尋後,記在腦裡。

次日病房探病,發現韓校長3C產品不離身,之所以偏好LINE,為避免電話通話理解有誤。校長並不熟諳注音符號,也覺得手機螢幕過小,每次都在平板電腦上,以手寫輸入法,一字一字慢慢鍵入。劉素惠秘書幫忙連上LINE後,一個月裡,校長傳來七次訊息,討論病情與傳授醫院管理心法,長短不一,最多達三百字。校長應是晚上思路較為清晰,偶而一時興起,半夜發文。

真心感謝韓校長的諄諄教誨與充分信任,校長以行動證明教育訓練出來學生的品質。2004年時,世新大學喻蓉蓉教授訪談校長後,著有「臺灣免疫學拓荒者」一書,由國史館(隷屬總統府,中華民國政府的最高史政機關)出版,詳細介紹校長精彩的學習歷程與學術生涯。韓老校長,韶華並未虛度,耄耋之年,心靈依然青春。

附註:
家中提到奇特長者,女兒立刻脫口而出:很潮喔(意即很時尚、走在潮流前端)。


(韓韶華校長已於2022年11月18日辭世,享壽93歲。願校長安息,請夫人節哀。)

臺灣醫界 2022;65(12):806-807. Accessed on 18 Dec 2022)

2022年5月15日 星期日

神秘的所在

新冠肺炎病毒進入臺灣兩年多來,政府為了隔離病人與高風險者,安排多種機構,截至日前,共有各級醫院的專責與負壓病床11,848床,中央集中檢疫所53家7,677床,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45家4,544床。病房與旅館容易理解,集中檢疫所的名稱總給人奇怪的印象,好似集中營與看守所。檢疫之名,專車直送,嚴加看管,外人禁入,少有訊息。若熟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納粹歷史,難免胡思亂想。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53條,國家可指定或徵用公、私立醫療機構或公共場所,設立檢疫或隔離場所,並得徵調相關人員協助防治工作。目前集中檢疫所使用場地包含公立訓練所、宿舍、旅館等。早在前(2020)年二月,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即接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任務,協助一家位在軍營內的集中檢疫所,負責提供醫療服務至今。

臺灣的軍營原多在鄉間偏僻處,隨著人口增加與社區發展,現在軍營旁往往都是住家。沿著軍營外的馬路行駛,穿過管制大門後,彷彿進入平行時空。高牆外,車水馬龍,公寓樓房,櫛次鱗比;高牆內,馬路空蕩,花木扶疏,綠草如茵。集中檢疫所由三棟全新建築組成,剛落成即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徵用。行政大樓當成辦公區、防疫物資庫房與工作人員宿舍休息區,宿舍樓有三層,用作民眾隔離居住處,另有換裝消毒廠房。

國家真的用心照顧現在的軍人,新蓋的宿舍樓有七十多間個人房,獨立衛浴與冷氣機,電視與網路,一應俱全,恰被徵用,行政院長官評為最優質的集中檢疫所。工作人員分成三組,安全組來自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單位,後勤組由營區官兵擔當,衛生組則由北榮新竹分院醫護同仁負責。為了保護隱私,隔離室內並無監控攝影機,只能透過電話與手機聯絡。為了安全逃生,窗戶並無上鎖或加裝鐵窗,苦了周邊站崗的警察,酷熱嚴寒,夜以繼日。

集中檢疫所的入住民眾,係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分派,民眾事先未知地點,檢疫所未知來者何人。第一批入住者即是前年滯留湖北武漢的國人以類包機回台者,之後還有高風險地區入境檢疫、外籍學生隔離、移工安置等幾件大宗入住者,只是有風險、但未染疫。去年五月間,萬華茶藝館衍生感染事件,與今年四月的疫情再起,才有確診者入住,沒有中/重症病患,只是無症狀/輕症成人,年齡在八十歲以下,無住院需要但又不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

入住集中檢疫所,與入住旅館無異,只是七至十四日待在房間內,無法外出,不能與外來訪客會面而已。於房內用餐,早晚各量測體溫一次,併有無相關症狀,回報醫護人員。按照規定日數,接受採檢。對於有些人,特別不便之處,即是集中檢疫所考量安全,全面禁菸禁酒。對於老菸槍而言,這似乎是戒菸的最佳時機,實則難以達成。戒菸成功與否,在於動機,果若無心,諮詢與藥物也無濟於事。常見解隔民眾出了營區第一件事,立即點菸,大口享受,遠勝呼吸新鮮空氣。

對於新設立的防疫機構,一般人會有疑慮,甚至恐慌。鄰近社區里鄰長與意見領袖,參訪集中檢疫所後,瞭解防疫工作滴水不漏、不容閃失,才感到放心,只要求專車進出營區時,不要鳴笛與閃燈,徒增困擾。醫護同仁一開始也會擔心。依規定,各家集中檢疫所的指揮官係由衛生組組長擔任,北榮新竹分院方面則由陳炫達副院長擔綱。集中檢疫所剛開始營運時,陳指揮官每天睡在營區內,深怕有突發狀況,需要應變處理。業務上軌道後,才一週數次現場巡察,隨時電話與視訊遙控指揮。衛生組業務,現場執行以護理師為主,醫師則視訊看診,待命支援。避免交班頻繁耗時,現場工作人員兩班制輪替,下班可在集中檢疫所就寢,或公務車接送回院。

上個月,在集中檢疫所見到值勤的黃書亞護理師,來自急診室,年輕陽光,好似大學生,竟然已是十天資歷的新手爸爸。他笑說自己比較膽小,並非第一時間就來支援,太太鍾儷薇護理師比較熱血,服務於北榮新竹分院加護病房,是最早志願支援者,發現並不可怕,工作蠻有意義,鼓吹老公一起參與,沒想到一下子過了兩年,也沒耽擱到增產報國。

集中檢疫所的護理師,除了例行採檢與緊急事故,並不近身接觸住民。工作的最大挑戰,即是從日常電話與手機視訊的護理詢問細節裡,儘早偵測出可疑病症,向上通報。因此,護理師需夠資深,有重症照護經驗,此外,要熟悉3C產品,能線上互動,打字要快,長期緊盯筆電與手機螢幕,眼力也要好。住民有不少人係外籍人士,護理師要能用英語溝通。碰到不諳英語的外籍住民,就需藉助線上翻譯了。外籍學生初到臺灣,準備長期居留,事事好奇,這時護理師則要充當線上導遊,善盡國民外交。

兩年來,北榮新竹分院負責的集中檢疫所裡,絕大多數時間,風平浪靜,偶有狀況,皆處理得宜,緊急後送住院,毫無失誤。曾經有位伯伯,人很客氣,每天回報健康狀況良好,護理師發現門口餐點未拿進房,直覺有異,敲門未見回應,立即換上防護裝,以備用鑰匙進入,只見伯伯虛弱坐在椅子上,趕緊通報,救護車送至指定專責醫院。後續追蹤,伯伯還接受葉克膜(ECMO,體外膜氧合維生系統),命總算救回。病人與家屬非常感謝集中檢疫所同仁,細心觀察,處置迅速得當。

集中檢疫所,集中管理,效率高,安全穩妥,實務運作一點也不簡易。

寫下甘苦過程 陳曾基用文字表揚醫護

04:10 2022/05/15
中國時報 陳人齊
寫下甘苦過程 陳曾基用文字表揚醫護
(Accessed on 15 May 2022)

2022年5月10日 星期二

Unexpected Vanity

Tzeng-Ji Chen is ranked #20 in Taiwan among Top Scientists for 2022

info=research.com@mg.research.com [info=research.com@mg.research.com] 代表 Research.com [info@research.com]
寄件日期: 2022年5月10日 下午 07:48
至: 陳曾基

Dear Tzeng-Ji Chen,

We are reaching out to you to let you know that Research.com, a prominent academic platform for scientists, has just published the 2022 Edition of our Ranking of Top 1000 Scientists in the area of Medicine.

We are happy to inform you that you have ranked #20 in Taiwan as well as #10349 in the world ranking.

Our ranking is constructed using the H-index data gathered by Microsoft Academic and includes only prominent scientists with an H-index of at least 70 for scientific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You can see the full world ranking here: https://research.com/scientists-rankings/medicine 

You can find the entire ranking for Taiwan here: https://research.com/scientists-rankings/medicine/tw 

We'd like to sincerely congratulate you for this achievement and we hope that the presence in the Research.com ranking is indeed an important accomplishment for you and your university or research institution. If you want to share and publicize the news about your position in the ranking feel free to do it in any way you see fit.

With Best Regards,
Imed Bouchrika, PhD
Research.com








2022年5月8日 星期日

人美心更美

曾淑芸女士,大家稱為曾老師,不是正職的學校老師,而是廣義的社會教育老師。曾老師是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志工導覽員,從1997年接受訓練,2000年正式上場至今,歷任九任故宮院長。不僅資深,還很活躍,幾乎天天導覽,一年數百場。博學多聞,旁徵博引,生動活潑,場次多,聽眾多,備受歡迎。中文、日文、英文和臺語四聲帶,也是傑出的國民外交官。

曾老師是位奇女子,全身造型時尚,近乎霹靂,頂著龐克頭,頭髮豎起,髮色繽紛,洋裝豔麗,在任何場合都是目光焦點。學歷也是奇特,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修習東洋史、慶應大學修習日文,在早稻田大學取得市場行銷研究所碩士學位。曾老師並非退休人士,家有老小需照顧,也有家族企業需處理,仍投入文物藝術導覽,樂此不疲。曾老師常被尊稱為國寶級導覽員,近距離接觸,倒覺得像活寶(活潑的國寶)級導覽員,笑容可掬,談吐幽默,逗趣的內容常讓大家笑得合不攏嘴,眼睛都瞇縫了。

今年三月下旬,初遇曾老師,在安寧療護的場合。這兩年多來,故宮中外遊客銳減,曾老師悶得慌,在臺北榮民總醫院陳威明院長的邀請下,加入大德安寧療護發展基金會,服務末期病人。會場裡,曾老師提到故宮志工團團友張阿姨(姑隱其名)的病情,代為感謝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的照顧。張阿姨,七十五歲,罹患出血性腦中風,昏迷指數六分,剛從臺北轉至北榮新竹分院護理之家。

曾老師持續關注張阿姨,疫情期間,無法探病,經家屬同意,向院方探詢。張阿姨病情好轉,近乎奇蹟,氣管內插管已拔除,氣色變好,雖插著鼻胃管,還無法言語,但意識清楚,自然睜眼,炯炯有神,左側略癱,可用右手與點頭回答問題。護理之家相當寬敞,採光良好,毫無異味,張阿姨在護理師與照顧服務員的照料下,穿戴儀容整齊,全身皮膚乾淨。美中不足,病室內暫無Wi-Fi無線網路,每次要與家屬連線視訊,都需事先約定時間,推床至病房護理站進行。張阿姨的兒子打算自備手機與平版電腦,置放床旁,利用手機的藍牙網路共享功能,隨時視訊。

應該是故宮志工團夥伴們集氣有成,又有奇蹟發生。原本張阿姨整日臥床,突然可坐到輪椅上,在會客大廳裡看電視了。當工作人員以手機拍下實況,傳給曾老師,轉知故宮志工團,大家莫不嘖嘖稱奇。曾老師感謝北榮新竹分院同仁的照護,也感謝疫情期間醫院員工忙於防疫、守護家園,特地以張阿姨的名義,贈送42504盒山藥蛋捲禮盒。故宮志工團也加碼贈送五箱番茄汁、三箱葡萄汁、二箱百分百綜合果汁共240瓶,並祝大家母親節快樂。

北榮新竹分院的照護品質優良,特別是門診、急性病房、慢性病房與長期照護病房,各在獨立大樓,相連互通,無縫接軌,也是很好的區域內後送醫院。曾老師古道熱腸,請院方幫忙留意,新竹縣竹東鎮有無合適教養院,照顧重度智能障礙者,有位朋友的家人有此需求。曾老師的熱忱,猶如她所導覽的藝術品般精彩,是大家學習的典範。

附註:

禮品均已全數發放給每位員工與同病房病人。謝謝曾老師與故宮志工團,也祝大家母親節快樂。

2022年5月5日 星期四

臺三線 四堡壘 五月雪

三、四月時,臺北南下,車經山邊,遠眺山頭,深綠點綴片片淺綠,乍看疑是嫩葉初發,近看方知朵朵白花,油桐樹上綻放,滿山遍野。油桐原產於中國大陸南方,曾是早年臺灣客家人重要的經濟作物,廣泛栽種於北部與中部低海拔山區。二十年前(2002年),中央政府客家委員會創辦「客家桐花祭」活動,感念山林作物提供居民維生所需。油桐花花期不長,五月間陣陣飄落,「五月雪」已成結合文化、旅遊、生態、產業的年度盛事。

桐花祭活動所在地,多位於北部省公路臺三線(又稱內山公路)上,係清朝時期大陸來臺漢人與臺灣原住民族的交界地帶,時至今日,仍為距離都市較遠的偏鄉,恰好保留美麗自然風光與豐富人文風貌,吸引遊客造訪,成為「客家浪漫大道」。若從新北市三峽區()起算,經過桃園市大溪區()、龍潭區(鄉),新竹縣關西鎮、橫山鄉、竹東鎮、北埔鄉、峨眉鄉,苗栗縣三灣鄉、南庄鄉、獅潭鄉、大湖鄉、卓蘭鎮,到臺中市東勢區(),整個路段鄉鎮,僅有四家中型醫院與其他小型醫療院所,共同照顧當地居民與往來旅客。

三峽的恩主公醫院,成立於1998年,有537張病床,隸屬於行天宮醫療志業,猶如關老爺鎮守荊州,固守進入偏鄉的隘口。今年二月間,行天宮志業公益會黃忠臣會長與臺北榮民總醫院陳威明院長,在照顧民眾健康、救治患者生命的志業理念契合下,協議加強與深化兩院合作。陳威明院長生長於偏鄉(臺南市六甲區),服務過偏鄉(花蓮縣鳳林鎮鳳林榮民醫院),一月中旬接任北榮院長,規劃多件大型合作案,念茲在茲,希望以醫學中心資源,幫助偏鄉病人。

龍潭的國軍桃園總醫院,前身為陸軍第八〇四總醫院,現址院區成立於1996年,有815張病床,雖是軍醫院,醫療專科完備,秉持「軍民一家」的宗旨,醫療服務涵蓋官兵營區、民眾社區與退役眷區,不僅是國防部軍醫局所屬北部戰區責任中心醫院,也是衛生福利部醫院評鑑優等的區域教學醫院。

竹東的臺大竹東分院(舊名,公車站牌沿用),有388張病床,前身是設立於1994年的臺灣省立竹東醫院,後改制為行政院衛生署竹東醫院,2011年轉隸教育部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竹東分院,2021年與臺大新竹分院、生醫分院整併,目前正式名稱長達二十七個字: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竹東院區。臺大竹東分院定位為社區型醫院,主要提供亞急性、慢性長期、老年及精神照護的社區與偏鄉醫療。

竹東還有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在公車路線臺大竹東分院的下一站,相距兩個街口一公里遠,佔地六公頃,有858張病床,歷史悠久,前身為陸軍第一醫療大隊、臺灣竹東榮民療養所。1957年成立臺灣竹東榮民醫院,2013年改隸臺北榮民總醫院,正式邁向醫學中心專業品質及社區醫院貼心服務的新紀元。北榮新竹分院服務對象不限榮民,除了門診、急診與居家醫療,住院部門包含急性、慢性與長照安養病房,另有血液透析中心、高壓氧治療中心、體外震波碎石中心、呼吸治療中心。

四家醫院分別隸屬宗教團體、國防部、教育部與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負責人卻有一絲絲關聯。恩主公醫院院長黃信彰教授,四月一日上任,曾任臺北榮民總醫院首席副院長、臺北市立陽明醫院院長、北榮總院家庭醫學部主任,是國內高齡醫學先驅者,目前也擔任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掌舵全國社區基層醫療。國軍桃園總醫院院長林致穎將軍,擔任過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院長、國防部軍醫局醫務管理處副處長,為骨科權威,曾在北榮接受訓練。臺大竹東分院目前依事務種類交由不同新竹臺大分院副院長管理。今年二月初,黃國晉教授由臺大北護分院院長轉任新竹臺大分院副院長,負責社區醫學業務。黃國晉副院長曾任臺大醫院總院家庭醫學部主任,也執掌多種學術期刊,一月底時,才將臺北市醫師公會會刊總編輯職務,交棒給北榮總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陳曾基教授,後者四月八日追隨黃國晉副院長腳步,轉調新竹,擔任北榮新竹分院院長。

四家醫院還有一點相似處,同為急救責任醫院。政府1986年開始分期推動區域醫療網計畫,以解決醫療資源數量不足及分布不均的問題;1995年更制定緊急醫療救護法,建構緊急醫療網,以確保緊急傷病患的生命及健康。平常除了醫院評鑑外,還有醫院緊急醫療能力評定。一般醫院需具相當規模且願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可勝任緊急醫療工作。以北榮新竹分院為例,為了維持急診全年全日無休,聘任五位急診醫學專科醫師輪值,加上護理、醫技、行政等工作人員與相關的手術房與加護病房待命運作,投資龐大,入不敷出,若非責任使命,難以為繼。

桐花道,醫護網,護偏鄉,保安康。桐花林下,賞雪之餘,國人請記得,還有四家醫院,數千名員工,堅守崗位,保障大家平安健康。

附註:

最近疫情嚴峻,各家醫院忙得不可開交。也請國人多加注意防疫,保護自己,保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