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醫學研究,除了個人興趣,無非是商業或學術目的,一為專利產品(patent)與販售獲利(profit),另為論文發表(publication)與申請教職(professorship)。從創意發想到上市大賣,漫漫長路,單打獨鬥,很難成事,風險也高,成功罕見。論文發表雖然相對簡單,還是有其實力門檻,從碩士、博士、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到正教授,也是漫漫長路,常被認為是醫學中心白色巨塔或是頂尖大學象牙塔裡的工作。果真如此?果應如此?
去年(2022)年4月調任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在新竹縣竹東鎮),偏鄉社區醫院,服務為主,營運辛苦,盈餘有限,捉襟見肘。主管機關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也清楚分院的難處,每年編列預算,補助教學研究,金額不多,鼓勵性質。院內配合舉辦各種競賽,擇優參加院外大賽。人員資源不如總院,同仁卻也努力表現,各式海報掛滿長廊牆壁,也常獲得院外大獎,難能可貴,例如今年3月初,北榮新竹分院附設護理之家即以「智慧科技導入長期照護運用成效」主題,參加醫策會(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臨床成效指標運用發表競賽,榮獲長照/精神機構組優良案例全國第一名。每每看到同仁作品創意十足,絕對可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上,可惜常無下文。
今年3月9日清晨,收到中華醫學會雜誌的電子郵件,北榮新竹分院教學研究中心王瑛玫主任執筆的論文已正式出版與線上發表(Wang YM, Shen HW, Chen TJ. 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 in long-term care wards of a veteran hospital in Taiwan: investigation using a spreadsheet-based rapid assessment too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2023;86:313-319. [PMID: 36661273])。這篇原著論文源於兩年前的院內計畫,探討護理之家住民潛在不當用藥的情形,判斷準則為國際常用的Beers criteria。以往此類研究,多由藥師或醫師人工判斷處方,北榮新竹分院藥劑科自行開發試算表軟體(微軟Excel)的程式,半自動化加速分析。院內計畫中文結案報告擱在抽屜裡,在多次鼓勵催促下,王主任前後花了半年時間改寫、投稿、答辯,總算苦盡甘來。今年起,榮民醫療體系的護理之家全面統一資訊化,且由新竹分院先行上線,未來系統穩定後、逐步擴展功能時,應可納入王主任與同仁開發的程式邏輯,提升照護品質。
中華醫學會雜誌於1954年在臺復刊,多由北榮總院同仁負責編輯。1994年雜誌改以英文發行,歷經張茂松教授、林幸榮教授、李壽東教授三位主編,總算於2008年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收錄。目前雜誌發行人為陳威明教授,主編為李發耀教授,副主編為霍德義教授、唐德成教授、王鵬惠教授。最新的2021年InCites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裡,中華醫學會雜誌的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為3.396,在全世界一般與內科醫學類的172本雜誌中,排行71名(41.3%),贏過五分之三的同類雜誌。霍德義教授透露:來自世界各地的稿件太多了,刊登率僅20%;一半的來稿在編輯部就檔掉,不送外審,否則處理不完;只要論文首頁摘要裡出現兩個文法錯誤,直接退稿。
過去在偏鄉社區醫院從事研究發表,困難重重。以蒐集文獻而言,先要從手上論文參考文獻或PubMed裡,列出清單,抽空至醫學中心圖書館影印,雖有館際合作,若從國外傳遞文獻,所費不貲,往往一篇至少新臺幣400元。還好近年榮民醫療體系有「榮民醫院醫學數位化資源合作網」,合作採購,分享資源,加上學術發表改以開放取用(open access)為大宗,多數論文可從網路免費下載,蒐集文獻彈指之間。此外,學術論文很難迴避以英文發表,也是很多人的夢魘,縱使先以中文書寫,再交翻譯社處理,費用昂貴,品質未必盡如人意。還好近年AI寫作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目不暇給,日新月異,現在的研究者有福了。
榮總分院的論文發表,常是醫師延續以往在總院的研究,少見全然根據分院素材者。熟識者裡有精神科白雅美醫師,曾在玉里榮民醫院(現為北榮玉里分院)服務多年,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而為蘇東平主任延攬回總院,目前擔任北榮總院精神部部主任,兼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精神學科主任。另有家庭醫學科李威儒醫師,2004年至員山榮民醫院(現為北榮員山分院)服務至今,發表百餘篇論文,甚多為高檔期刊,目前雖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高齡醫學科專任副教授,依然志願留在宜蘭鄉下服務,兼任北榮員山分院高齡醫學科主任。醫學研究有各種類型,並非全需實驗室與大量經費。北榮新竹分院內科部洪振瀛主任,心臟科醫師,國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候選人,專研機器學習與影像分析,已有多篇論文刊登在IEEE(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期刊。
北榮新竹分院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教學醫院,不過遠離臺北市北投區石牌的醫學院,平時並無醫學生前來見習或實習,醫院同仁難以取得教學時數與維持教職資格。近幾年在前院長彭家勛教授努力下,北榮新竹分院開始與國立清華大學建立良好關係。清大去年成立學士後醫學系,「社區與偏鄉醫療實務課程」交由北榮新竹分院負責,醫院同仁取得教職多了管道,維持教職與升等教職方便許多。此外,論文open access發表,讀者免費,費用改由作者負擔,現在行情一篇約需新臺幣八萬元。北榮新竹分院去年修改院內規定,院方全額負擔出版費用,讓同仁無後顧之憂。分院環境越來越好,總院醫學中心裡的同仁或可考慮來此工作幾年,空氣清新,人情味濃,生活步調較緩,工作壓力較小,更多時間思考,也能與鄰近醫學院及全世界無縫接軌。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on the faculty meetings of medical schools the colleagues of rural community hospitals and the colleagues of academic medical centers will be able to sit down together at the table of sister- and brotherhood. (我夢想有一天,在醫學院的院務會議裡,偏鄉醫院的同事將能與醫學中心的同事比肩而坐,共敘姊妹兄弟情誼。)如果臺灣偏鄉社區醫院能夠有充足資源,維持高品質醫療服務之餘,鼓勵持續學術研究與論文發表,培育出一位接著一位教師,我們整體醫學水準就能趕上甚至超越先進國家。
附註:
1. 末段的英文句子改寫自Martin Luther King Jr.(金恩博士)的演講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想):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on the red hills of Georgia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s and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owners will be able to sit down together at the table of brotherhood. (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資料來源:美國在臺協會網站。)
2. 常有朋友問起,醫院院長哪來時間寫文章。作文,構思最難。整天各種大小事務,時間切割為片段,很難靜下心來。這篇文章是在某天從臺北往新竹的高鐵上,35分鐘車程內,以電報風格勾勒大綱如下,單指鍵入手機Google Keep筆記本裡。乘車些許顛簸,手機螢幕過小,英文輸入較中文容易點選。晚上或週末在家,再於電腦裡寫出中文全文。科技進步,四處即書房。只不過,老花眼更嚴重了。
- PIM paper intro
intra-/extramural contests routinely
honor converted into paper
- JCMA intro sci editors-in-chief open access
- difficulties in the past
references list to med library copy
electronic retrieval 400 NTD/paper
now open access dominant
writing in Chinese first
paid translation expensive but poor quality
now AI tools
- models
most continue and publish research works in VGH
some conduct grass-root research
Bai Ya-Mei
Lee Wei-Ju
research variety has a broad of spectrum not limited to bench not necessarily money-driven
Hung Chen-Ying digital research IEEE publications
- infrastructure
affiliating with neighboring medical schools to facilitate professorship acquirement and maintenance
VA hospitals support publication fees
- colleagues in VGH can work some years in rural hospitals
less stress from the environment and work
more time to think
seamless connection with medical schools and the world
- one baton after another never-ending goal and results to elevate the level of medical research in Taiwan comprehensively
(臺灣醫界 2024;67(5):274-275. Accessed on 17 May 2024)
* 2024年5月17日補充說明:
去年(2023年3月20日)投稿,雜誌稿擠,遲至今日(2024年5月17日)才刊登( https://www.tma.tw/magazine/index.asp?volume=第67卷&number=第5期 )。
文章裡主角王瑛玫藥師(前台北榮總新竹分院藥劑科主任,現教學研究中心主任),另以他篇論文榮獲中華醫學會雜誌年度「醫學研究論文獎」第1名,將於6月22日中華醫學會會員大會暨年度優秀論文頒獎典禮受獎。
中華醫學會雜誌年度「醫學研究論文獎」,係由9個醫學領域基金會贊助,自雜誌前一年度所有論文裡,評選出9位優秀者,頒贈獎狀與獎金。第1名係由「財團法人中華醫學研究獎助基金會」贊助,獎金5萬元,過往幾乎都由醫學中心醫師獲得,榮總分院且非醫師獲獎,相當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