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0日 星期二

邁向遠方

「台灣許多醫生去美國很近,來花蓮很遠。」 - 薄柔纜醫師(Roland Peter Brown,1926年6月5日-2019年8月17日,美國人,花蓮縣花蓮市基督教門諾會醫院前院長,服務臺灣後山三十七年)

今(2024)年4月3日上午,花蓮發生大地震,芮氏規模7.2級,多棟房屋倒塌,許多基礎設施損毀,交通大受影響。禍不單行,7月25日凌晨,強烈颱風凱米(Gaemi)從花蓮北邊的宜蘭縣南澳鄉登陸,再度重創花蓮,到處滿目瘡痍。過往暑假旅遊旺季,花蓮旅宿一位難求,今年住宿率僅5%,業者苦不堪言。

同一時間,臺北榮民總醫院的花東三院(花蓮縣玉里鎮的玉里分院、花蓮縣鳳林鎮的鳳林分院、臺東縣臺東市的臺東分院)也是受災戶。並非醫院房舍毀損,而是多位承諾前來任職的醫師,紛紛打退堂鼓,父母、配偶、男女朋友擔心而勸阻,理由不一而足。近一兩年,醫院已有十五名醫師離職,這下子更是雪上加霜。苦苦等候,總算盼到強棒。8月20日,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發出派令,北榮家庭醫學部社區醫學科陳育群主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家庭醫學科專任教授兼主任、醫務管理研究所合聘教授、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合聘教授)將調任北榮玉里分院,接替劉峻正副院長(8月初高陞輔導會就醫保健處處長)。

1997年時,曾主持一個醫學教育研究計畫,將醫學系行之有年的「共同筆記」數位轉型,因緣際會,認識育群,至今二十七年。彼時育群是陽明大學三年級學生,從小對電腦有濃厚興趣,臺北建國中學時,還是電腦社社長,因而統籌資訊工作,是研究計畫的靈魂人物。育群也是國內健保資料庫研究的先驅,實習醫學生時,即在國家衛生研究院舉辦的學術研討會演講,比較不同軟體處理健保資料的效率。醫學系畢業後,育群就讀同校衛生資訊與決策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役畢2005年進入北榮家庭醫學部擔任住院醫師。總醫師那年,同儕陸續另有他就,育群與劉宛欣醫師獨撐大樑,行政工作繁忙,抽空撰寫期刊論文,取得部定講師資格,還準備出國與面試事宜。

2009年起,育群以兩年時間,快速取得德國海德堡大學醫學院醫學資訊研究所博士學位。多年後,指導教授Prof. Dr. Thomas Wetter來臺開會,提及往事。當年所上原本不再招收外國學生,接到來自北榮的德文推薦信後,邀請育群飛至德國,參加專題討論會(Seminar)。育群演講剛結束,教授們紛紛搶著要收這位學生。育群不負眾望,在德國兩年內參與發表二十多篇論文,讓德國師生刮目相看,Prof. Wetter稱其為擔任教授十多年來所見最具天分的的學生。事實上,指導教授還推薦育群至曼海姆大學(Universität Mannheim)商學院資訊管理研究所攻讀第二個博士學位,只可惜,育群就讀一學期後,趕回臺灣任職,未竟其功。

2011年起,育群在宜蘭市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由家庭醫學科主任至教學研究部主任,率領同仁,協助醫院通過評鑑。只要是金子,到哪都發光。2017年,育群轉調回到北榮家庭醫學部,迭有創新、發明與獲獎,陸續幫助醫院獲得國家醫療品質獎金獎與政府服務獎。兩年前,育群額外接任北榮醫學研究部大數據中心主任,服務全院同仁處理資料,助攻數十篇論文發表,密集舉辦人工智慧(AI)教學課程與工作坊,更將研究分析觸角從病歷資料,擴展至基因定序資料。

事事皆難,用人最難。北榮總院陳威明院長常常強調用人原則:正直、清廉、能幹、圓融與和諧。面對花東三院人事,陳院長私下多次表示,躊躇再三,難以抉擇。北榮總院是國家級醫學中心,面向國際,追求卓越,需要有特殊才能者長相左右,共襄盛舉。另一方面,陳院長三十多年前曾在鳳林榮民醫院服務,有難以割捨的濃厚情感,也深知偏鄉處境艱難,總院支援花東三院責無旁貸,更要派出優秀人員,加以協助。

北榮玉里分院設立於1958年,初期僅規劃收治罹患精神病的榮民與榮眷,曾是亞洲最大的精神科專科醫院。今日的北榮玉里分院,同時也是內外婦兒急診各科皆具的綜合醫院,擔負花蓮縣南部廣大地區的醫療重責,顛覆一般人的刻板印象。北榮家庭醫學部成立近四十年,與玉里關係密切,在訓練出的專科醫師兩百一十人裡,多人曾在玉里服務:李帶琪、王世傑、林永捷、林國、張瑋婷、陳明心,即將又多一位。

誠如陳威明院長期許,陳育群副院長任重道遠,盼望發揮長才,輔佐胡宗明院長,做好社區醫療、遠距醫療、長期照顧、居家照顧、高齡照護,讓花東三院成為臺灣地區醫院的典範。

附註:
「邁向遠方」或「邁向更遠方」源於拉丁文格言Plus ultra。據說在直布羅陀海峽的海格力斯柱(Pillars of Hercules)上,原先刻有Non plus ultra(此處之外,一無所有),表示該處為世界文明的盡頭。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神聖羅馬皇帝查爾斯五世暨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將其改寫為Plus ultra,象徵冒險犯難與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