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6日 星期四

AI時代的科學寫作

去(2022)年11月30日OpenAI公司的ChatGPT軟體橫空出世,引發一波浪潮。ChatGPT能與人類對話,還能根據上下文進行互動,幫忙查找資料、整理分析,甚至撰寫商業郵件、專業文章與電腦程式。全球各界熱衷嘗試應用,討論熱烈,咸信為可能取代Google搜尋的革命性產品,特別是在教育界,深怕學生作業將由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代勞。相對地,醫學期刊裡對此議題的討論稍嫌落後,直至今年1月底,相關文章屈指可數(PubMed裡只找到18篇短文),且多距焦ChatGPT代寫論文,討論學術倫理、原創性、著作權與作者資格。事實上,近幾年AI技術運用在文本上,日趨成熟,大幅改變科學寫作的運作方式,ChatGPT僅是又添一件利器。

過往羅馬帝國以降,直至十九世紀,歐洲科學界以拉丁文為通用語。一百多年前,則是法文、德文、英文三分天下。兩次世界大戰後,近數十年變成英文獨霸。不容否認,絕大多數非以英語為母語的科學家,書寫英文仍有困難或效率遠較低落。電腦時代來臨,眾人殷切盼望,電腦程式可將文字或演說從一種語言自動翻譯成另一種語言。早期的電腦翻譯方法,建構在文法規則上,翻譯結果讀來嘔啞嘲哳,不像人話,信猶未能,遑論達雅。近幾年,電腦運算能力大增,可處理大量語言素材,翻譯邏輯改用統計分析方法,特別是應用神經網路與深度學習的AI模型,翻譯功力突飛猛進,已非吳下阿蒙,幾乎可以幫助人類克服語言障礙。

英文寫作至少有三大類AI軟體可供利用:寫作協助、中英翻譯、內容創作。

在協助寫作方面,現在軟體的功能早已遠超過校正拼字、標點與文法,還可以即時提供同義字,也會建議遣詞用句,甚至改寫段落,變更文章的語氣與風格。以2023年1月17日推出的DeepL Write公眾測試版為例,使用者剛寫一個字後,電腦立即提供數個同義字或相關單字;寫了幾個字後,立即提供數個可接續的寫法;完成一個句子後,立即提供數十個不同寫法。AI透過語句搜尋引擎,再經自然語言處理,提供各種語境的例句,讓寫作者參考。

在翻譯方面,以DeepL Translator(DeepL翻譯器)為佼佼者。DeepL Translator利用的演算法為深度學習裡的卷積神經網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2017年8月推出免費線上翻譯服務,2022年底,已支援29種語言,中文是在2020年3月開始支援。網路上有不少類似產品,中英對譯方面,海峽對岸也有多樣軟體,功能毫不遜色。古代一般中國人不懂梵文,閱讀中文佛經,無法理解某些段落時,乃透過參照多家翻譯版本,來推敲原意,稱為「合本」。現代合本,使用者不滿意某個中翻英軟體的翻譯結果時,可將中文文本貼至不同翻譯軟體,互相比較後,綜合出合適的翻譯。更重要的是,試著重複改寫中文原稿,翻譯軟體讀得懂時,方能提供適切結果。

讓AI代寫科學論文,顯然不符學術倫理。一般而言,寫作只是整體研究的一小部分,研究創意與執行成果才是重點。此外,科學係建構在前人研究基礎上,文獻引用非常重要,目前內容創作類的AI軟體尚無法自動提供正確的文獻來源,無從查證虛實。不容否認,寫作並非易事,下筆文思泉湧,世上幾人能夠?ChatGPT與其他類似的內容創作軟體,可於幾秒鐘內寫出各種不同版本的文本,或許能夠啟發寫作者的靈感,克服思路停滯(writer’s block)。

對於AI在科學寫作的角色,大家應該以開放心胸,勇敢擁抱新世界。醫師未必懂CT與MRI的物理學細節,但須知道如何判讀圖形。研究者未必懂統計模型的數學原理,但須知道如何應用統計公式。同樣地,科學家無須羞於不懂AI演算法,但須知道如何駕馭AI工具。

時代真的大大不同了。猶記二十多年前衝刺升等論文時,家中電腦桌下,一整排大部頭英語字典,隨時參閱例句,逐字推敲。第一次到英國時,還特地購買Chambers英文字典,只因這是英國醫學期刊指定的標準參考書。後來電子字典興起,電腦裡安裝多種字典。網路普及後,則在各家字典網站查找,甚至直接利用Google。

過去多年指導住院醫師寫作英文論文,相當費時。每次約談兩小時,一篇論文往往分段討論八至十次,方能定稿。畢竟彼此母語並非英語,寫的人痛苦,讀的人更痛苦,多數時間花在改寫,耳聽中文,確定原意,再以英文重寫。三年前DeepL Translator中文版問世後,號稱也可翻譯文言文,翻譯品質令人驚豔。從此以後,要求住院醫師先寫中文初稿,請家人或同事閱讀,通順易懂,再來討論。文章定稿後,利用新型翻譯軟體,譯為英文,自行改稿,再委託專業學術英文編修公司服務。依此模式,兩年內已發表十多篇論文,不僅寫作時間大幅縮短,也從未被審查者挑剔英文。

ChatGPT剛推出時,曾試著將前一年指導發表的論文題目,輸入網站詢問,軟體數秒內變出洋洋灑灑一大段落,對照真正論文的前言,內容品質不分軒輊,只差沒有引經據典。以前常有住院醫師,搜索枯腸,不知如何破題下筆,一年過了,猶在前言原地踏步。不少人也有相似寫作經驗,每一段落的起承轉合,未必順手,房中踱步,搔頭摸耳,沒法可想,往往還須參考他人文章相關段落的寫法。現在有了AI內容創作軟體,就不怕寫作卡關,並非鼓勵抄襲,而是電腦呈現各種語句脈絡的組合,可供提示參考。

好東西要和大家分享。兩年半前,便曾在臺北榮民總醫院總院演講「AI可幫忙寫醫學英文論文」,推廣DeepL Translator( https://wd.vghtpe.gov.tw/fm/files/MedicalWritingInEnglish_20200813.pdf )。之前都只是出一張嘴,指示住院醫師操作。去年4月調任北榮新竹分院,醫院並非專科醫師訓練醫院,沒有住院醫師。今年2月5日星期天下午在家,突發奇想,自己動手,幫Journal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華醫學會雜誌)寫一篇Editorial(社論)。先以中文寫稿,再以軟體譯為英文,自行修改,佐以寫作協助軟體校閱。文末加上兩段摘要,一段是將中文原稿讓ChatGPT完成六句中文摘要,再由DeepL Translator譯為英文,另一段則是將英文稿件讓ChatGPT完成六句英文摘要,以資比較。顯然,ChatGPT處理中文,仍有改善餘地。半天之內,完成九百多字英文稿件,時間或許節省不多,有了AI加持,英文流暢,更有把握。謝謝總編輯李發耀教授、副總編輯霍德義教授與雜誌社同仁迅速幫忙,社論已於2月14日先行線上發表,也登錄於PubMed裡(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791246/ ),跟全球學界分享。

德國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曾說過:「未識外語,難諳母語」(Wer fremde Sprachen nicht kennt, weiß nichts von seiner eigenen.),鼓勵學習外語,比較語言差異,更能深刻了解母語。倘若歌德生於AI寫作翻譯軟體普及的現代,或許也會說:「先諳母語,再識外語」,精準掌握母語,才能讓電腦軟體正確理解,而後適切翻譯。更重要的是,培養語感,了解文理語句細微差異,遠勝背誦過多生僻難字,揠苗助長。去除語言魔障,專注文章精義,悠遊文字森林,重拾讀寫樂趣。

臺灣醫界 2024;67(3):147-149. Accessed on 17 May 2024)

2023年2月12日 星期日

熱心熱血 情定偏鄉

應該也算是長假後遺症。

今(2023)年春節假期長達十天(1月20至29日),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門診只停四天(除夕至初三,其中兩天本是週末),急診與住院全年無休。今年還多了春節COVID-19視訊看診,每天上下午都有診,除夕初一也不例外。儘管如此,多數民眾忌諱年節看病,醫院業績慘澹。本想假期過後,一切回歸常態,沒料到院外一個狀況,間接影響醫院運作。

2月8日星期三下午,醫療財團法人臺灣血液基金會發出新聞稿,呼籲民眾踴躍捐血。全臺血液庫存量僅剩3.4天,創下今年新低,尤其急缺A型與O型血。一般情形,血液庫存量要維持在7天以上較為安全(綠燈),4至7天為偏低(黃燈),4日以下即是危急(紅燈)。庫存驟減有多重原因:下雨和低溫,影響捐血意願;乍暖還寒,日夜溫差大,感冒民眾多;國門初開,假期出國者眾,防疫規定回國14天後方可捐血;冬季心臟血管等疾病較多,用血量增;放假推遲的手術,陸續恢復。臺灣血液基金會統籌分配全臺捐血、驗血與領血業務,轄下四個捐血中心(臺北、新竹、臺中、高雄)裡,新竹捐血中心最缺血,庫存量僅2.4天。

新竹捐血中心負責桃竹苗四縣市,每日平均用血量達1100單位(每單位250CC),春節連假後,每日捐血量只有900單位,血液庫存嚴重不足,緊急通知各家醫院,若有大量用血需求,請預先通知。北榮新竹分院檢驗科立即轉知院內臨床部科,也請醫師審慎評估用血時程與預估備血數量,並提前(至少一日前)完成備血程序,以利醫院血庫與捐血中心協商,確保供血數量與派領時效。

當天下班後,晚間六點,北榮新竹分院檢驗科主任楊婉華博士在醫院主管LINE群組貼文,想在院內辦理捐血活動,請同仁伸出熱情的手臂,略盡棉薄之力。捐血牽涉調度人力、設備、急救、保存、運送與餐飲,平時都在固定地點的捐血站、捐血室、捐血車進行。效率考量,捐血中心承辦人員表示,希望出動一次捐血車,至少能夠募捐100單位。楊主任請各位主管幫忙預估捐血人數。一個小時後,楊主任再度貼文,檢驗科15位員工,平日負責抽血,已經有超過一半的同仁響應捐血。楊主任不諱言心中忐忑,自己也是第一次捐血。沒多久,陳炫達副院長簡短貼上「+1」,以行動支持。人事室易立邦主任也貼文建議,院方可多些誘因,促使更多同仁加入。事後看來,似乎多慮了。

隔天(2月9日星期四)中午,護理部洪月美主任回報,護理部各單位初步有57人願意參與院內捐血活動。有了兩成多的護理師大力支持,楊主任立刻與捐血中心約定活動日期,就在2月14日(星期二),讓大家有一個不一樣的情人節。臨時活動,時間緊湊,不過,愛就是要即時與及時。很快地,醫企室孫漣主任、秘書室王力以主任、放射科楊鳳翔主任陸續回報人數,反應熱烈。更難得的是,清潔外包公司也鼎力相助,金安助企業社主管表示,員工捐血所花時間列入工時計薪。

星期五中午,檢驗科同仁製作的海報出爐,文字簡單明瞭,「竹榮有愛,關懷無限,捐血一袋,救人一命,邀請您,共同響應愛心捐血做公益」,在門診區海報板、醫院網站、臉書粉絲專頁、大門口跑馬燈,同步發行。新竹捐血中心幫忙製作的海報也完成了,「熱血挽袖,分享愛與幸福」,公告在新竹捐血中心粉絲團臉書裡,歡迎社會大眾共襄盛舉。臉書連結網絡綿密,相關社群(「我捐血我驕傲」)迅速轉載。下班前,社會工作室蕭正文主任回覆,也已聯繫媒體,請多加報導宣傳。對於此次活動參與者,捐血中心與醫院(醫企室、甜心小站庇護工作坊)有贈送花布提袋、護膝、點心等精美禮品,竹東在地店家(新竹牧場食品)也聯絡到院長室劉素惠秘書,願意提供購物九折優惠券。

北榮新竹分院(舊稱竹東榮民醫院)位於偏鄉,每月血液用量四百多個單位,雖然不多,也不算少。或許很多人還有刻板印象,以為北榮新竹分院只是療養性質的醫院。衛生福利部將臺灣本島劃分成五十個次醫療區域,八個次醫療區域被歸為一、二級偏遠地區,其中三個在臺東縣(成功、大武、關山),二個在花蓮縣(鳳林、玉里),二個在屏東縣(枋寮、恆春),另一個即是竹東。竹東次醫療區域包含九個鄉鎮,北榮新竹分院是區域裡最大的醫院,目前也是唯一提供接生服務的醫療院所。兩大山地鄉(尖石、五峰)居民就醫不易,北榮新竹分院是急救首站。交通繁忙的臺三線,也造就北榮新竹分院骨科、一般外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急重症手術不斷。縱使醫院礙於設備人力,無法處理,也會全力維持生命徵象,聯絡協調後送醫院,以免病患奔波於途,延誤急救黃金時間。如同所有偏鄉醫院,北榮新竹分院召募人才困難,短期離職率居高不下,還是有不少人願意留下來,盡心盡力,服務奉獻。

縱貫公路臺三線,從臺北市南下,直至屏東市,總長436公里,寬敞四線道,沿途多為鄰近山區的鄉村,風景秀麗。由新竹縣橫山鄉,經過橫跨上坪溪(頭前溪上游)的竹東大橋,一進入竹東鎮,道路左側,公路局設立高聳的綠色隔音牆,百餘公尺長。車輛呼嘯而過,若不留意,很難發現牆後有一家68年歷史的北榮新竹分院。院內六百多名員工,默默守護偏鄉,「誰說站在光裡的才算英雄」。

附註:
末句出自前年底陳奕迅主唱的「孤勇者」(「英雄聯盟:雙城之戰」動畫劇集中文主題曲),唐恬作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