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5)年1月13日上午,在新竹縣竹東鎮五豐里福德祠廣場旁的油車窩文化協會(油車窩巷弄長照站)裡,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簡稱:竹榮)舉辦社區醫療服務健康講座。主持人介紹當日講者陳姷頵醫師,越過山頭就是寶山鄉,陳醫師曾擔任寶山鄉衛生所主任兩年,聽眾哇聲四起。主持人隨即詢問,去過臺東綠島者請舉手,稀稀落落,當說完陳醫師曾在綠島衛生所服務五年半,聽眾哇聲更大更久,掌聲響起。
類似驚嘆場景也在新竹縣五峰鄉發生。二月起,陳醫師每週四上午支援衛生所門診。
五峰鄉到底是怎樣的所在?五峰鄉是原住民族山地鄉,居民主要是泰雅族,少數為賽夏族。五峰鄉面積較緊鄰的尖石鄉小,人口數也較少,名氣比不上尖石,醫療資源更為稀缺。
進入五峰鄉的道路狹窄,影響地區發展。當地著名景點為張學良文化園區,當年安置少帥於此,可以推知地理環境封閉情形。另有作家三毛故居「三毛夢屋」,應是如非洲撒哈拉沙漠般遠離塵囂。
五峰鄉戶籍四千餘人,據說實住僅兩千人。工作與教育緣故,很多鄉民住在山下竹東鎮的上館里,臺三線與南清公路(新竹市北區南寮海邊至新竹縣五峰鄉清泉部落)交界處,鄰近竹榮。竹榮員工與病人裡,不少五峰鄉民。
五峰鄉幅員227平方公里,約當臺北市七分之六面積,卻沒有一家診所。衛生所編制兩名醫師,每日上下午門診與巡迴醫療,工作辛苦,業績欠佳,公費醫師難以久任,職缺乏人問津。目前只有一位醫師成思瑩主任,排灣族人,剛下鄉服務,還是新科一般外科專科醫師,英雌少用武之地。
成主任增產報國,二月起請產假與育嬰假,預計九月復職,衛生所醫療業務停擺,亟待援助。二十多年來,五峰鄉的健保IDS計畫係由新竹馬偕紀念醫院承接,在桃山村租借長老教會桃山教會場地,成立後山駐診醫療站(距離衛生所8.5公里),一名醫師常駐。這幾年,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增建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業務劇增,人力吃緊,無法每日支援五峰鄉衛生所。新竹縣衛生局轉請竹榮共同協助,維持衛生所每天一節門診,最最基本的需求。巡迴醫療業務則請關西鎮衛生所張維倫主任幫忙。
對於陳姷頵醫師,竹榮院方甚是過意不去。陳醫師去年十月轉任竹榮後,充當救火隊,四處支援鄰近衛生所,院內門診相對較少,難以累積固定病人,業績尚待努力。五峰鄉衛生所距離竹榮15公里,雖有公務車接送,單程耗時半小時,山路蜿蜒,昏頭轉向,不得休息,並不輕鬆。
臺灣各縣市衛生所醫師常要支援或輪調鄰近鄉鎮衛生所,待遇普遍不符市場行情,缺額甚多,嚴重影響偏鄉居民基本醫療,媒體常有報導。多年來,陳姷頵醫師任職與支援過的衛生所,不下七家,地理跨度與環境差異之大,少見醫師有此經歷。陳醫師答應記錄所見所感,發表出來。大家翹首以待。
附註:
IDS(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計畫,正式名稱為「全民健康保險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1999年11月全面推動至今。承接醫院必須提供三大業務:
(一)定點門診、24小時急診及夜間門診診療、夜間待診、專科診療(如眼科、婦產科、牙科等)、巡迴醫療與轉診後送。
(二)居家照護、預防保健、疾病篩檢、衛生教育、社區醫療家戶健康管理等項目。
(三)加強多樣化服務,解決當地居民最迫切的醫療需要,讓當地民眾免去舟車勞頓之苦,落實醫療服務可近性與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