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台中市30家衛生所,至今年10月,高達16家衛生所無專責醫師,缺額在短短兩年間翻倍。這非個別縣市的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醫療機構與人員基本資料集,去年底全台共有80家衛生所無專責醫師,多在「非山非市」的鄉村地區。窘況逐年加劇,通常認為先前公費醫學生減招停招十年所致,然而縱使105年重啟公費醫師制度,卻僅侷限五大科(內、外、婦、兒、急診),依然無法解衛生所燃眉之急。
衛生所醫師職缺乏人問津,一般認為關鍵在於薪資。目前行政院兩期八年的「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裡,也有留任獎勵計畫與退休回任薪資不設限等制度。固然提高薪資是必要條件,而交通、休假、聲譽、進修、教職等也會影響抉擇。
感謝賴清德總統啟動健康台灣國政,在陳志鴻召集人催生下,「健康台灣深耕計畫」已上路,台北榮總新竹分院有幸獲得充分經費,將執行「偏鄉教學醫院衛星計畫」,由醫院擔負固定醫師支援鄰近衛生所的重責,一舉解決多年缺醫問題,維持偏鄉醫療於不墜。
首先,由醫院招聘醫師,比照「醫中計畫」(醫學中心或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支援離島及醫療資源不足地區醫院緊急醫療照護服務獎勵計畫),保障月薪30萬元,提高支援意願。
若由六都醫學中心派人至偏鄉衛生所,勢必無法克服交通問題,醫師難以久任。從在地醫院出發,車程不遠,相當於到不同院區工作,每日通勤無礙。
過往偏鄉衛生所醫師單兵作戰,一旦休假,全鄉醫療停擺,暗含全年無休的壓力,有違現代人生活品質要求。台北榮總新竹分院計畫裡,支援衛生所的醫師若需請假,醫院負責協調醫師代班,以集體的力量,保障休假權益。
支援衛生所的醫師,職缺仍在醫院,類似教育界的「雙聯學制」,享有雙邊的名聲與福利,也保有在職進修的權益。台北榮總新竹分院同時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與國立清華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的合作教學醫院,提供偏鄉社區醫學課程,包括衛生所見習,支援衛生所的醫師取得教職的管道暢通。
傳統的衛生所醫師,職缺為公職。縣市政府聘任後,發現醫師並不適任,難以辭退,對於偏鄉民眾並不公平。台北榮總新竹分院模式的優點在於,存有淘汰機制,衛生局可單方拒絕接受人選或要求更換,保持用人彈性。
台北榮總新竹分院的「偏鄉教學醫院衛星計畫」,已尋妥人選,將從明年1月啟動,試行兩家衛生所(新竹縣北埔鄉與寶山鄉),同時機動支援另外三家非山非市的衛生所(峨眉、橫山、芎林)與偏鄉診所。
台北榮總新竹分院模式成功後,應可推展至全國,一家衛生所一年360萬,一百家衛生所一年也僅3.6億,整體費用並不高昂。以偏鄉教學醫院為核心,鄰近衛生所為衛星,形成垂直整合的服務網絡,方便民眾就近就醫,協助病人轉介與檢查,確保醫療資源有效串聯,得以落實提升偏鄉醫療可近性與服務品質的夢想,深耕台灣偏鄉。
參閱:
2025-11-18 聯合報
醫院支援偏鄉 解決衛生所缺醫
(Accessed on 18 Nov 2025)